【北京,2023年10月15日电】 今日清晨,随着发令枪响,第42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在天安门广场正式开跑,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名选手齐聚一堂,在秋高气爽的北京展开了一场速度与耐力的较量,埃塞俄比亚选手塔德塞·莱盖塞(Tadese Legese)以2小时04分32秒的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,并打破赛会纪录;中国选手李子成以2小时08分15秒获得国内男子组第一,刷新个人最好成绩,女子组方面,肯尼亚选手露丝·切普恩盖蒂奇(Ruth Chepngetich)以2小时18分09秒摘金,中国选手张德顺则以2小时24分12秒位列女子组第四,创造中国选手近年来的最佳战绩。
本届北京马拉松赛延续了“双奥之城”的体育热情,赛道贯穿天安门、故宫、鸟巢等标志性建筑,沿途数十万市民为选手呐喊助威,赛事组委会首次启用“绿色马拉松”理念,通过可降解补给杯和垃圾分类回收,减少赛事对环境的影响,组委会还增设了“轮椅马拉松”组别,推动无障碍体育的发展。
男子组比赛中,塔德塞·莱盖塞从30公里处开始加速,甩开卫冕冠军基普乔格(肯尼亚),最终以2小时04分32秒冲线,将原赛会纪录(2小时07分06秒)大幅提升近3分钟,赛后,莱盖塞表示:“北京的气候和赛道条件非常完美,观众的热情给了我巨大动力。”
中国选手李子成表现抢眼,全程紧咬第一集团,最终以2小时08分15秒完赛,不仅打破个人PB(原为2小时09分21秒),还成为中国马拉松历史上第五位跑进2小时09分的选手,他在赛后采访中坦言:“今天的战术执行得很成功,希望明年能冲击亚洲纪录。”
女子组竞争同样激烈,肯尼亚名将露丝·切普恩盖蒂奇凭借后半程的强势发挥,以2小时18分09秒卫冕成功,中国选手张德顺在前半程一度领跑,最终以2小时24分12秒获得第四名,距离站上领奖台仅差47秒,这一成绩也刷新了她个人在马拉松项目上的最佳表现,张德顺赛后表示:“虽然有些遗憾,但证明了中国选手有能力与世界顶尖选手抗衡。”
除了精英选手的精彩对决,业余跑者的故事同样令人动容,72岁的退休教师王建国以5小时30分完成全程马拉松,这是他第20次参加北马;来自武汉的医生刘芳带着“为白血病患儿募捐”的标语跑完全程,共筹集善款12万元,赛事组委会还特别为完赛率高达98%的“百马俱乐部”成员颁发了纪念奖章。
本届赛事首次引入人工智能技术,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快速核对选手身份,并在终点线使用AI计时芯片,将成绩误差控制在0.01秒内,组委会联合运动科技公司为跑者提供实时心率、配速分析,帮助业余选手科学调整节奏。
尽管中国选手在本届北马取得突破,但与国际顶尖水平仍有差距,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于洪臣表示:“未来将通过‘请进来、走出去’策略,加强中外选手交流,同时完善青少年马拉松培养体系。”据悉,2024年北京马拉松将升级为世界田径白金标赛事,奖金池提升至50万美元,进一步吸引全球顶尖选手参与。
(全文共计2186字)
【新闻背景】
北京国际马拉松始于1981年,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事,2019年成为全球首个“双金标”城市马拉松(国际田联金标、国际马拉松及路跑协会金标),2023年赛事报名人数突破16万,中签率仅18.7%,创历年新低。
本文为原创发表,并经本网编辑。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,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。